全自动洗碗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 “机械冲刷 + 高温水流 + 洗涤剂化学作用” 的协同机制,实现餐具的清洁、漂洗及烘干,具体流程可拆解为以下核心环节:

一、预冲洗阶段:初步清除残渣
进水与水流作用:进水阀开启,冷水或温水注入洗碗机内胆,底部水泵启动,通过喷淋臂(底部或顶部)喷出初步水流,冲刷餐具表面的大块食物残渣(如米饭、菜叶)。
过滤预处理:残渣随水流进入底部过滤器,粗滤网初步拦截杂质,防止后续管路堵塞。
二、主洗涤阶段:深度清洁油污
水温加热与洗涤剂溶解
加热系统(加热管或 PTC)将水温升至 40-70℃(根据程序设定,如强力洗可达 70℃),同时洗涤剂投放装置释放洗碗粉 / 块,高温加速洗涤剂溶解,增强油污分解能力。
高压喷淋与机械冲刷
水泵提供高压水流,驱动喷淋臂高速旋转(部分机型 360° 旋转),水流从不同角度喷射至餐具表面,利用冲击力剥离顽固油污(如锅底焦渍、盘子油渍)。
水流轨迹覆盖餐具内外侧,配合喷淋臂的多角度运动,实现无死角清洁。
污水循环利用
洗涤过程中,污水经过滤系统(粗滤网 + 细滤网)过滤后,由水泵重新抽送回喷淋臂循环使用,减少用水量的同时保持清洁力度。
三、漂洗阶段:清除洗涤剂残留
清水注入与喷淋:进水阀再次开启,注入清水(部分机型使用温热水),喷淋臂以较低压力喷淋,逐步冲洗餐具表面的洗涤剂泡沫和残留污渍。
排水与换新水:漂洗后的污水通过排水泵排出,确保餐具无化学残留,部分高端机型支持多轮漂洗(如 2-3 次),提升洁净度。
四、烘干阶段:餐具干燥与抑菌
根据机型不同,烘干方式分为以下几类:
热风烘干
内置风机与加热管配合,吹出 60-80℃热风,加速餐具表面水分蒸发,烘干效率高,但能耗相对较大。
冷凝烘干(余热烘干)
利用洗涤后的高温水温(如 70℃)和餐具余热,使水分蒸发并在冷的内胆壁凝结成水珠,沿内壁流入底部排出,节能但耗时较长。
晶蕾烘干(高端机型)
利用天然矿石(如沸石)的吸放热特性,吸附水分并释放热量烘干餐具,烘干更彻底且抑菌效果好(如西门子晶蕾技术)。
紫外线 / 银离子消毒(可选功能)
部分机型在烘干阶段同步开启紫外线灯或释放银离子,杀灭餐具表面细菌(如大肠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),实现消毒功能。
五、智能控制与节能逻辑
程序预设与传感器调节:用户通过控制面板选择洗涤程序(标准洗、快速洗等),控制系统按预设参数(水温、时长、水量)运行;部分机型配备浊度传感器,实时检测污水浑浊度,自动延长或缩短洗涤时间,避免资源浪费。
能耗优化:一级能效机型通过分段加热、水循环利用等设计,降低水电消耗(如单次洗涤用水量约 10-15L,耗电量 0.5-1.5 度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