餐饮厨房设备的正确使用不仅关系到设备寿命,更影响食品安全和操作安全。以下是使用餐饮厨房设备时需要注意的八大忌用知识点,需严格规避:

一、忌忽视设备 “空转” 危害
风险:多数厨房设备(如绞肉机、切片机、豆浆机)在无物料状态下空转,会导致刀片、齿轮等部件因摩擦过热而磨损,甚至引发电机过载烧毁。
举例:绞肉机未放肉就启动,刀片与机腔干磨可能崩刃;电炸锅未加油就通电,加热管会因高温变形。
禁忌:启动设备前必须确认物料已放置到位,严禁 “无负载运行”。
二、忌用硬物清洁易损部件
风险:不锈钢工作台、不粘锅、烤盘等表面常有涂层或抛光层,用钢丝球、硬毛刷等硬物清洁,会刮伤表面,导致生锈、粘锅或滋生细菌。
细节:
不粘锅涂层被刮后,脱落的涂层可能混入食物,且裸露的金属层易生锈;
消毒柜、蒸箱的内胆若被刮伤,会破坏密封性,影响保温和消毒效果。
禁忌:清洁时应使用软布、海绵或专用尼龙刷,配合中性清洁剂(避免强酸强碱)。
三、忌超量程使用设备
风险:任何设备都有额定负载(如和面机的面粉量、冰箱的冷藏容量、压面机的面团厚度),超量程使用会导致设备运行不畅、能耗骤增,甚至引发机械故障。
举例:
和面机一次性加入超过额定重量的面粉,会导致电机卡顿,齿轮箱损坏;
冰箱塞得过满,冷气循环受阻,制冷效率下降,食材易变质。
禁忌: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的 “最大负载”“容量上限” 操作,预留 10%-20% 的余量。
四、忌忽视高温设备的冷却与防护
风险:电炸锅、烤箱、扒炉等高温设备,表面温度可达 200℃以上,若操作后立即触碰、浇水或覆盖易燃物,易引发烫伤、设备炸裂或火灾。
禁忌:
高温设备使用后需自然冷却至 60℃以下再清洁,禁止直接泼冷水(避免金属部件因骤冷变形);
设备周围 1 米内不得放置抹布、纸箱等易燃物品,操作时需戴隔热手套。
五、忌混用清洁剂或违规消毒
风险:误用腐蚀性清洁剂(如烧碱、草酸)清洗食品接触设备(如绞肉机、菜盆),会导致残留物污染食物;用酒精、汽油等易燃液体清洁带电设备,可能引发短路或火灾。
细节:
消毒柜必须使用专用消毒程序(如高温、紫外线),禁止将化学消毒剂直接倒入内部;
洗碗机需用专用洗碗盐和亮碟剂,混用其他洗涤剂可能产生泡沫溢出,损坏水泵。
禁忌:食品接触类设备需用食品级清洁剂,带电设备清洁前必须断电,远离易燃清洁剂。
六、忌长期不清理设备内部杂质
风险:油烟机、排烟罩、过滤器等设备若长期不清理,油污堆积会降低排烟效率,甚至因高温引发油烟自燃;粉碎机、榨汁机的残渣残留会滋生细菌,污染后续食材。
举例:油烟机滤网 3 个月未清洗,油污可能滴落到明火上引发火灾;制冰机蒸发器结霜过厚,会导致制冰量下降,且冰块易受细菌污染。
禁忌:制定定期清洁计划(如油烟机每周擦滤网、每月洗管道,制冰机每周除霜)。
七、忌违规改装或拆解设备
风险:为图方便擅自改装设备(如短接漏电保护器、更换非原厂零件、加长电线),会破坏设备的安全设计,导致漏电、短路等安全隐患。
举例:将冰箱电源插头换成更大功率的插座,可能因线路过载引发火灾;拆解商用咖啡机的压力阀,会导致压力失控,引发蒸汽喷射伤人。
禁忌:设备出现故障必须由专业维修人员处理,严禁私自拆解、改装或更换核心部件。
八、忌忽视设备 “待机” 与断电规范
风险:长期让设备处于待机状态(如烤箱、冰箱彻夜通电但不使用),会增加能耗和部件损耗;临时停机时不拔插头,可能因电压波动损坏电路。
例外:冰箱、冷柜需 24 小时运行(但需定期检查温控器是否正常),其他设备(如搅拌机、切片机)工作结束后必须断电。
禁忌:非必要不启用 “待机模式”,下班前务必检查所有设备的电源是否关闭。
遵循这些禁忌,既能延长厨房设备的使用寿命,降低维修成本,更能从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和操作安全,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的意外事故。